李泽楷富卫再战IPO:四度闯关,亚洲保险神话 or 资本挣扎?

综合金融

李泽楷的富卫集团:屡败屡战的上市之路,是坚持还是挣扎?

四度叩关,诚意几何?

富卫集团(FWD)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,这已经是它第四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。说实话,这种“屡败屡战”的精神,如果放在其他领域或许值得称赞,但在IPO这件事上,却难免让人心生疑虑。一次两次失败,或许可以用市场环境不好、估值未达预期来解释,但四次递表,却不得不让人怀疑,富卫集团自身是否真的具备了成为一家优秀上市公司的资质?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再次担任联席保荐人,这究竟是出于对富卫前景的坚定信心,还是仅仅为了完成一单“烫手山芋”式的业务?

数据粉饰下的真实隐忧

招股书永远是粉饰过的剧本。富卫集团标榜自己是一家“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”,强调其“以客户为先及数码赋能的模式”。但仔细分析其业务构成,所谓的“多元化产品组合”,无非就是传统的分红人寿、非分红人寿、危疾险等等。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早已是红海一片,竞争异常激烈。富卫集团真的能凭借这些“老套路”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吗?更令人担忧的是,招股书中充斥着各种市场调研数据,试图证明其增长潜力。但这些数据往往只呈现了光鲜的一面,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和挑战。投资者需要警惕这种“选择性展示”的数据陷阱,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
东南亚市场的增长神话,真能拯救富卫?

富卫集团将东南亚市场视为其增长的主要动力,并引用NMG的数据来佐证这一观点。诚然,东南亚市场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,保险需求潜力巨大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富卫集团就能轻松分得一杯羹。东南亚市场同样竞争激烈,本地保险公司、国际巨头都在积极扩张。富卫集团想要在这些市场站稳脚跟,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。更何况,东南亚各国的监管环境、文化差异、消费者偏好都存在差异,富卫集团能否真正适应这些复杂多样的市场环境,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
数码转型:口号还是真正的护城河?

富卫集团强调其“数码赋能”的模式,并声称建立了各种线上平台和O2O转介计划。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种“数码转型”。在保险行业,线上渠道固然重要,但线下渠道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尤其是对于复杂的人寿保险产品,客户往往更倾向于与专业的保险顾问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咨询。富卫集团的数码转型,究竟是真正提升了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,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,需要进一步考察。更重要的是,数码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,这对于目前盈利能力不佳的富卫集团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盈利困境:何时才能摆脱亏损泥潭?

财务数据是检验一家公司成色的试金石。尽管富卫集团在2024年度实现了净利润1000万美元,但这与之前两年的巨额亏损相比,仍然显得微不足道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富卫集团的盈利模式似乎仍然不够清晰。它依赖于不断扩张市场来获取增长,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而且并不能保证盈利。富卫集团何时才能真正摆脱亏损泥潭,实现可持续盈利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。